昨天在跟邱建華物理治療師討論到,「呼吸方式」,類似於以上影片的呼吸方式:「吸氣時,肋骨(Rib Cage)會上升,吐氣時,肋骨(Rib Cage)會下降。」在「療癒瑜伽解剖書」也有提到「對於一般人來說,呼吸似乎是天生就會的本事,但若要深呼吸,呼吸深、大且慢,吸到整個助骨都打開卻必須學習。」
你可以試試看,助骨要上下起伏的呼吸方式。若沒有治療師的引導及提醒,山姆伯伯還沒注意到自己呼吸的方式,腹部起伏居多,反而不會以助骨上下起伏的方式進行呼吸。其中也討論到了關於「訓練強度」。
若我們在進行任何動作及訓練時,一樣可以透過上面所說的呼吸方式,流暢平緩的進行呼吸,這或許才代表你適合該強度。也就是說,不是動作作到位而以,也要能控制呼吸(牙不咬、雙唇輕碰);若你沒辨法呼吸,而是要「閉氣」才能進行動作,這代表強度「太高」了。
[動作做到位] + [呼吸]
當然呼吸的方式有很多種,不是這種呼吸方式才叫做呼吸,鼻吸嘴吐也是一種方式。在這邊只是分享一個討論的內容,或許你可以在進行伸展、訓練時,試試看這樣的呼吸方式,看看有所不同囉。
■ 延伸閱讀:瑜伽吸氣與吐氣(呼吸動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