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RPR的講座中有提到,現代人或運動員可能處於長期「交感神經」主導的狀況,所以身體在準備訓練或準備比賽時的狀態並不佳,RPR 創辦人之一 Calvin Dietz 2016年在Youtube 就有分享相關的影片,其中一個影片就有談到這個狀況。
影片中提到,一位運動員的身體狀況的分數由1~7,1是差的,7是理想的,在使用RPR前,身體的狀況(壓力指數、疲勞、中樞神經…等)是比較偏差的一邊,交感神經主導。在使用RPR後,再重新測試,身體的狀況獲得改善,偏向理想的一側,也轉為副交感神經主導為主的狀況。
詳細說明可以參考以下影片的內容:
該系列影片主要是在談論使用「RPR 呼吸重置」之後會帶來什麼正面幫助,整理如下:
○ RPR 呼吸重置予許更有效率的腹式呼吸模式(或稱膈肌呼吸),這能刺激迷走神經(迷走神經是副交感神經的主動驅動器),這帶來的副交感神經效應不止是區域性,也是身體全面性的效應。
○ (10% Tension Decrease blood flow 30%)當肌肉張力增加10%,流進肌肉的血流最多可能減少30%,意指較少的氧氣及養分可供使用,所以沒辦法很多進行恢復,也就無法很快的的再產生工作。如果肌肉要反覆進行工作,工作能力就會受到限制。因此,若中樞神經處於交感神經主導,肌肉張力持續存在而無法放鬆時,肌肉的發力會下降外,恢復也會不好。
○ 許多人都是胸式呼吸,而這是一種壓力型的呼吸,不良的呼吸模式。
○ RPR 呼吸重置增加鼻腔呼吸的能力,改善「一氧化氮」的產生,它是一種強大的免疫增強分子。有興趣進一步了解的,可以上網搜尋「鼻腔呼吸 一氧化氮」,會找到很多相關說明。
山姆滿喜歡Calvin Dietz 對RPR所做的運動員實驗及分享,RPR 呼吸重置非常有效,它除了能改善呼吸效率之外,也可以喚醒很重要的橫隔膜,改善骨盆核心的穩定性,進一步改善髖關節的活動度。這也就是為什麼,RPR重置呼吸後,仰臥抬腿就會進步,有的人甚至進步的非常明顯。
真得覺得,拿RPR來做論文研究應該是一個又實際又有用的主題呢。
更多內容,可以參考「反射性性能重置(Reflexive Performance Reset)」文章。
而更多課程可以點選『近期課程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