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棒手延伸動作的常見問題:屁股掉下去。
原因是什麼?
怎麼解決呢?
山姆有錄約2分鐘影片,有興趣可以至付費討論區了解囉:
https://www.runningquotient.com/group-forum/topic?tid=821
肘棒手延伸動作的常見問題:屁股掉下去。
原因是什麼?
怎麼解決呢?
山姆有錄約2分鐘影片,有興趣可以至付費討論區了解囉:
https://www.runningquotient.com/group-forum/topic?tid=821
這個問題相當有趣,有遇到民眾會認為核心訓練(如棒式)就是要撐愈久愈好!反問為什麼時,得到的答案就是「跑步要跑很久,核心要撐得住才行!所以像全馬目標是4小時,所以平棒式就是要撐4小時才對!」
上週聽完 徐國峰 HSU KUO FENG 「跑者的力量訓練」的講座後,也將這個問題請教國峰,他的回覆如下:
近期在國外看到有的教練使用長版環狀彈力帶來協助動作教學,像是Tommaso Mazzia、Movement As Medicine等,這算是放射定律的應用,而有一位內訓的魏教練,分享了她用在客戶身上的心得:
目前覺得「腰椎過度伸展」「翼狀肌(翼狀肩胛)」的人很適用。
我會將這個方法應用在前面的
1.暖身(深蹲、側蹲與分腿蹲)
2.當作肌力訓練的退階動作(深蹲、側蹲與分腿蹲)
3.棒式、側棒式。其中側棒式因為多了一個彈力帶,有些學生會覺得動作變難,同時我已經目視也覺得對方做的很吃力或不好看,這時候我會退階再加上彈力帶,例如腳伸直側棒式加彈力帶太難,我會先問他難的地方在哪,如果回答手撐著覺得累的,我都會退階成「手抬高側棒式加彈力帶」;如果不是手覺得累的,我會退階成「膝屈側棒式加彈力帶」。
側棒式另一個狀況是,有些學生側棒式覺得肩膀會痛或有壓力,我初步的猜想是軀幹無力身體的壓力壓在肩膀上,加了彈力帶後,肩膀的壓力就不見了。
Cue
1.手向前延伸
2.手腕維持中立(有些學生使用這個方法仍然會不想用力,只要他手腕維持中立,不出也難~~以上是我目前用在學生身上的心得。 繼續閱讀 →
『解剖書』或『肌電圖EMG』會告訴您:「在進行某一個動作時,什麼肌肉在用力。」但受測者『如何』進行動作就決定了什麼肌肉在用力,比方說,騎腳踏車,若在實驗前,受測者騎腳踏車的習慣是用力『踩』,很有可能肌電圖的反應是股四頭在用力;但若受測者騎腳踏車的習慣是用『拉』的或『抽』車(如下影片,很有可能肌電圖的反應結果是大腿後側。所以您如何用力決定了肌電圖的結果,因此,關鍵在於您『如何』進行動作。
分享 Girls Gone Strong 網站上談到的「5 Myths of Pregnancy and Strength Training」內容:
*免責聲明:當然,醫生許可您進行運動是必要的,因為在懷孕期間進行運動還是可能存在禁忌。此外,對您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調整好身體,給自己一些恩典。要知道妳的身體告訴妳什麼事情-運動讓您感覺好嗎?感覺好,保持下去,若感覺不好,可能最好停下來並且進行調整。
迷思#1:重訓對妳其妳的寶寶都是危險的。
似乎,事實恰恰是相反的,對於媽媽及寶寶來說,產前運動是有益的。研究指出,較勻稱(fitter)的媽媽,產痛較短、早產陣痛的機會較少、併發症較少,住院時間較短。在 Exercising Through Your Pregnancy 書中,研究證實懷孕中進行較為劇烈的運動是有益的。
另外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比起沒有運動的婦女,在懷孕期間有運動的婦女,生產過程中的自覺吃力指數較低。如果這沒有說服你的話…
妳關於寶寶的健康嗎?更勻稱的媽媽有更健麼的寶寶。一項研究指出,在懷孕期間進行運動,讓他們有更強壯的血管,在生命後期去抵抗心血管的問題。
另一項研究指出,懷孕期間適度運動的婦女,其寶寶的大腦似乎成熟的更快。此外,寶寶會更高的新生兒愛普格評分(APGAR scores),同時媽媽能更好地面對產痛的壓力。 繼續閱讀 →
「核心肌群穩定動作學習(第一梯)」講座結束囉,感謝大家的參與(包括蹺班不露面的朋友)。這門課是讓大家認識及練習各種『抵抗動作』的核心訓練,而專注於訓練功能不是單一肌肉。廣義來說,核心就是全身(腳掌到肩膀),這都可以算核心,所以在進行任何動作時,都應該從下到上的繃緊,尤其是臀部。臀部若收緊的愈強烈,動作的穩定性相對就會提高很多。所以不管是做棒式、側棒等核心動作,並不是只是『擺』出姿勢而以,而是要用力! 繼續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