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麥克波羅伊功能性訓練聖經》書的最後課表有「10+」、「5+」、「3+」這種反覆次數,這代表什麼意思呢?有不少人都問到這個問題。「+」的意思是指「在沒有技術失敗的情況下,盡可能的進行最多的反覆次數,但要超過指定的次數。」比方說,「10+」,目標是10次以上,盡可能完成更多反覆次數。
這種「N+」的反覆次數,有的動作會安排在第二組,有的動作會安排在第三組,為什麼呢?山姆有請教作者Mike Boyle,他說這是個人喜好問題,「主要動作(如:六角槓硬舉、引體向上、臥推等)」會安排在第二組,「次要動作(如:伏地挺身、划船等)」會安排在第三組。
而這種「N+」的安排主要用於訓練經驗較少的運動員,確保他們真得使出全力。有時年輕、較沒經驗的運動員,你要求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不會做更多。所以可以利用這種反覆次數,讓他可以真得使出全力。山姆自我補充,另一方面,訓練經驗少的人對於抓重量的經驗也較保守,但我們就只有三組的機會去訓練,所以可以利用N+的方式來讓運動員確實獲得我們要的訓練效果。 繼續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