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含有[膕旁肌(Hamstrings)]標籤的文章
測試大腿後側活動度:坐姿體前彎 vs 仰臥直膝抬腿
我個人很喜歡用直膝抬腿來測試大腿後側的活動度,Mike Boyle 也是如此,他認為用坐姿體前彎(Sit and Reach)基本上是在浪費時間。山姆補充,事實上,坐姿體前彎其實是測試「柔軟度」不是「活動度」。
詳細內容及討論,可以至付費討論區:https://www.runningquotient.com/group-forum/topic?tid=90
原本肌肉測試就很強了,為什麼RPR喚醒之後又會更強了?
在進行 RPR 大腿後側肌肉測試時,通常大腿後側的測試都很有力,但利用 RPR 來喚醒大腿後側時時,「為什麼大腿後側的測試會更有力呢?」
首先,以「肌肉收縮之滑動細絲學說」來說,肌肉有一個收縮前最適的長度,此長度下,可以動員最大數目的橫橋,肌肉可以產生最大力量。肌肉伸展太縮短,作用的橫橋數目會減少,這也影響肌肉的力量。你可以在《肌力與體能訓練 2/e》這本書中的第8頁找到以下的圖及說明(山姆手上只有舊版,沒有最新版。)
圖1.5 肌原纖維的收縮。(a) 肌肉伸展時,H區和I帶拉長,此時橫橋-肌動蛋白的接合減少,產生較低的力量。(b) 肌肉收縮時,H區和I帶縮短,由於適量的橫橋與肌動蛋白結合,產生較大力量。(c) 完全縮短的肌肉,由於較少的橫橋-肌動蛋白接合,力量較低。
在肌節和肌肉長度也有談到一個重要的「肌肉長度-張力之關係(Length-Tension Curve)」,有一句關鍵的話:「肌肉在休息或稍大於休息長度時,可以產生最大力量峰值。」 繼續閱讀 →
大腿後側再怎麼伸展就是緊?保謢張力。
為什麼大腿後側再怎麼伸展就是緊?為什麼有的人柔軟度很好,但還是覺得緊緊的?藉這個機會介紹「保護張力(Protective Tension)」的概念:
保護張力是人體用來防止受傷的機制,常見的例子是有人大腿後側緊繃,原因是骨盆前傾(anterior pelvic tilt)。大腿後側的肌肉結構持續處於收縮狀況,目的在於預防下背過度伸展。這個恆定張力的狀況導致大腿後側覺得"緊“,而從個人的知覺上會覺大腿後側"短縮“(但事實上可能是被拉長的)。然而,這時候進行靜態伸展傷害多過於好處,因為它會抵消人體的保護機制,可能讓身體處於更不穩定的狀態。我們的做法是在熱身時使用滾桶放鬆大腿後側的區域,然後進行一些大腿後側的活動度練習來瞬間減少大腿後側的僵緊。… (資訊來源:5 Reasons You Have Tight Hamstrings) 繼續閱讀 →
防止大腿後側受傷:被動活動範圍的維持
在「柔軟度愈多愈好?柔軟度=活動度?」及「肩膀的活動操:早晨例行循環」都有分享 Dr. Andreo Spina 講師,而今天接著分享《預防大腿後側受傷》的內容。除了透過伸展來改善柔軟度之外,最重要的部份是將這被動所產生出的柔軟度轉換成可用的活動度,而關鍵在於改善肌肉在縮短時的肌肉收縮能力。 繼續閱讀 →
坐姿體前彎,屁股墊高的目的?
在瑜珈或是伸展運動時,坐姿體前彎是十分常見的動作,但坐在地上的時候,有的人無法坐挺,反而會圓背,尤其是下背的部份,而常見的改善方式將屁股墊高,比方說,瑜珈墊捲起來坐在上面、或坐在捲起來的毛巾或者是瑜珈磚上面。將屁股墊高的坐法有助於脊椎排列更挺直。 繼續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