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訓的教練大部份後腳抬高蹲的肌力標準都已經符合Mike Boyle所說的負重「1.25倍體重」進行5下的,但難道繼續再練下去嗎?我的想法是換個方式,而之前有試過「三相訓練」,但當時內訓教練整體的感覺就是「壓力太大」了,我在三相訓練的階段,甚至大腿內側十分緊繃,有種快拉傷的感覺,後來我們就沒有練「三相訓練」,看 Joel Seedman 教練所提的概念之後,覺得十分合理,我覺得更符合實際運動場上及現實生活的「活動角度」,所以我稱它為「功能性角度」或「功能性範圍」,因此,這三個月我們都是以功能性角度在訓練,包括伏地挺身、單腳蹲、後腳抬高蹲。我想因為活動範圍減少,可以負重確實是比較「重」,但做起來挺辛苦的。
今天進行後腳抬高蹲的測試,Roger Wong 69公斤,負重為「50磅背心+70公斤啞鈴:總共92.7公斤」,目標9下,真的做到將近9下,所以92.7公斤幾乎是他今天的8RM,回推他的1RM是116公斤,將近是1.7倍的體重,相當驚人的下肢肌力。而這是他的弱測腳,很想知道他強側腳的肌力與MVT,可惜在測試時握不住了,沒辦法測試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