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講座與課程

[講座影片] 練心:如何提升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徐國峰教練)

非常高興再次邀請好友徐國峰來分享另一個新的主題『練心:如何提升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很巧的是,近期國峰跟我都對【能量】的主題很感興趣,山姆是反射性性能重置開始研究起,而國峰則是從「心」來研究,上次彼此短暫的交流後,更期待這場講座的到來,以下是這場講座的資訊:

一:簡介 

科學化訓練大都是在強化身體的能力,這些知識的發源地在西方,從古希臘時代就開始鑽研健身與訓練法,我們從西方的畫作、雕塑品都可以看出他們眼中的人體之美是偏向「身體」的;但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的「身體」一詞,從來不僅限於血肉皮毛的形軀。當我們把身體靜置於空間結構中來解析,它包含了有形可觸的「形軀」、無形而實存的「精氣」,以及與形軀、精氣合一且交互作用的「心神」(蔡璧名,《身體與自然》,頁55) 。中國人的老祖先很少為了健身、健美、成績或運動表現而鍛鍊,中國講「修身養性」,修身是手段,養性才是目的! 

西方的訓練哲學中,當然也談了不少心志/心智訓練 (從下面的參考書目中即可看出有多少教練或心理學家關注這個主題,許多都是暢銷書籍),但練心在西方科學化訓練的主軸下只是手段,運動表現(工作表現與社會上的成就)才是主要的目的! 

不論「練心」是手段還是目的,「卓越的(運動/工作)表現必須仰賴優秀的心理素質當作基礎!」這句話我想大家都同意。但身/心之間的關係為何?它們兩者之間是如何互動的?我們又該如何照顧、強化與運用自己心志的力量來提高自己的運動表現 (或生活與工作表現)? 

上述這些問題,是這場講座要談的。這些討論會運用最核心的兩個概念:「能量」(Envegy)與「運動」(Movement)。下面引用羅曼諾夫博士在《Pose Method 游、騎、跑 三項運動技術》(PoseMethod of Triathlon Techniques)第3章中的一段文字:

當我們從事肢體活動時,能量最明顯的表現形式是看得到的「動作」,像是跑步動作似乎是能量最主要供應對象,但運動的「力學能」並非獨立存在,它們也和其他能量緊密地互相連結。跑步只是能量通過身體渠道對外顯現的形式,只因它在「門外」,所以顯而易見,但在這過程中「門內」的能量仍然以看不見的形式流動著。 

說得更明白一些:肉眼所見的動作只是能量轉換的最終產物,它必須通過其他內部能量的轉化,這種轉化的過程也是一種運動(movement)。俄羅斯的運動生理學之父—伊萬.米哈伊洛維奇.謝切諾夫(Ivan Mikhaylovich Sechenov)在他的著作《大腦神經反射》一書中曾寫道:「大腦展現的所有外部活動都可被歸納成單一現象,也就是『肌肉收縮』」,謝切諾夫強調:「我們內在心智、心理與生理活動的『最終表現型』是肌肉所產生的動作」。 

力學是最底層的能量形式,但現代的訓練法大都只專注在力學效益與生理體能的提升上,反而把「其他看不到的Movement」都排除在外。

這裡指的「其他看不到的Movement」即是指心理的Movement!整場講座想要把這段論述當作起點,先探討心志訓練的目的,再討論心志訓練的元素,最後再來談方法。

二:大綱 

壹. WHY:為何要進行心志訓練?
心志訓練,在運動上或現實生活中它對運動員可以帶來什麼樣的幫助或改變?換句話說,所謂強大心志的具體樣貌何在。 

1.1 當下境界:達到「心流」 的狀態

 「心流」是一種心理的Movement沒有衝突的狀態,具體來說是「意識」下達的指令跟「潛意識」之間沒有衝突,而是流暢地互相合作。處在「心流」狀態下,籃球員會覺得籃框變大、網球選手會覺得對手發過來的球變慢能夠從容回擊、馬拉松跑者在高速狀態下感覺會像是在原地跑般動作變小但步幅很大。心流的狀態是如何達到的? 

1.2 心理目標:追求賽場與生活中的「自立」

教練在訓練選手時各種行動的目標是:協助選手「自立」。所謂的「自立」是指立足當下,所有的能量都只為當下付出,不沉溺於過去,也不張望未來……沒有謀劃、沒有得失計較,只全然專注於當下的Movement。 

1.3 未來成就:追求卓越的技藝

技進於道/道進於技,透過開發「知覺」 (Perception)來追求大師級的運動表現,在該項運動中分辨極細微的差異性,例如時間的變化或肢體在空間位置的掌握都能極為精細,這不只是透過反覆練習而已,還需要學習正確的技術才能辦到。

貳. WHAT:心志訓練的元素 (範例&界義)
關心運動員心理素質的主要元素有:恆毅力 (Grit)、熱情 (Passion)、毅力/恆心 (Perseverance)、意志力 (Willpower)、韌性 (Resilience)、專注力/專心 (Focus/Attention)、心流 (Flow)、知覺 (Perception),在講座中的這個部分將分別談及這些元素,以及討論它們與上述三種目標之間的關係。

2.1 心理的能量:意志力 (Willpower)

意志力就像體力一樣,是一種有限的心理能量,它可被分為「我不想做」的自制力、「我想要做」的執行力與「我真心想做」的夢想實踐力。當我們專心執行某項任務之後,自制力也會下降。 

2.2 心無旁騖的能力:「專注力/專心」 (Focus/Attention)

專注力是一種把心理的能量聚焦起來的能力,就算有強大的意志力(心理的油箱飽滿),但沒有目的性隨意亂用的話,什麼事情都無法達到卓越。 

2.3 戰鬥的能量:勇氣 (Courage)

勇氣,需要被聚集,它是意志力所轉化的另一種較特殊的能量形式。它是我們再挑戰未知、嘗試新方法與遭遇挫時所需的能量。它跟意志力的差別在於,有些意志堅強的人對於自己堅信的領域可以一直往前衝,但害怕跨到未知的領域,或是遭遇挫敗後容易氣餒,此時把意志轉化為勇氣就非常重要。 

2.4 面對挫折的能力:「韌性/忍耐力/抗壓力」 (Resilience)

心理的韌性就好比彈簧,它在受到外力之後還能快速回復到本來的狀態。訓練與比賽的過程中一定會遭遇許多挫折,運動員必須要有足夠的韌性才能在失分、跌倒、失誤或面對其他各種失敗之後恢復到原本的心理狀態,以原本的信心與熱情繼續付諸行動:修正之後,再朝向「更好」邁進。

2.5 持之以恆的熱情

□ 熱情+毅力=恆毅力(Grit)。沒有恆毅力雖然也可能體驗到心流與達到自立於賽場的目標,但唯有持之以恆的熱情,才能達到卓越的技藝。 

□ 熱情 (Passion) =興趣+利他/貢獻他人的滿足感。熱情好比對某人的愛意,是指當下對自身以外的他者持有具大的能量,這股能量會讓你心甘情願地行動,義務地行動。 

□ 毅力/恆心 (Perseverance),是指一種十年磨一劍的持久力,好比結婚一樣選定了就從一而終,不再三心兩意,且持續付出愛的行動。 

2.6 精進之道的關鍵:知覺開發

我們需要有意識地去學習,才能夠在自己投入的領域中分辨細微的差異性,分辨細微的差異與執行精準的動作、準確地用力與放鬆,是達到頂尖運動表現的關鍵。 

2.7 這些元素之間的關係為何? 

參. HOW:如何提升運動員的心理素質?
3.1 避免需求衝突 (節省心志的能量)
3.2去除彌補的心態 (提升訓練的專注力)
3.3 利他者熱情不滅 (施比受更有福)
3.4 找尋志同道合的夥伴 (提升面對挑戰的勇氣)
3.5 去除天生的心態 (知覺開發是後天的)
3.6 改動作的心理策略 (植入新的概念)
3.7 如何量化心志訓練的成果? 

我記得2016年跟UA討論這個心志訓練營的計畫時,UA的夥伴問我:以心志為主軸來訓練營很好,但我們要「如何量化學員的心志是否有變強呢?」這個問題一直在我的腦海中盤桓,也許醫學界已經找出答案…… 

肆. Q&A

伍. 參考書目: 

  • 《比賽,從心開始》(The Inner Game of Tennis),提摩西.高威著;李靈芝譯:《比賽,從心開始》,臺北市:經濟新潮社出版,2017年12月 
  • 《恆毅力》(Grit: 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安琪拉.達克沃斯著;洪慧芳譯:《恆毅力》,臺北市:天下雜誌出版,2016年12月出版 
  • 《刻意訓練》(Peak: 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安德斯.艾瑞克森、羅伯特.普爾著;陳繪茹譯,臺北市:方智出版,2017年6月出版 
  • 《忍耐力》(The Marshmallow Test: Mastering Self-Control),沃爾特.米歇爾著;陳重亨譯,台北:時報文化,2015年8月出版 
  • 《專注的力量》(Focus: The Hidden Driver of Excellence),丹尼爾.高曼著;周曉琪譯,臺北市:時報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 
  • 《運動鍛鍊你的思考力》(How to Think About Exercise),戴蒙.楊著;方慈安譯, 台北市:時報文化,2016年12月初版 
  • 《心理韌性訓練》,丹尼斯.穆藍納著;莊仲譯,臺北:究竟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韌性》,克莉絲蒂娜.伯恩特著;王榮輝譯,臺北市:時報文化,2015年10月 
  • 《輕鬆駕馭意志力》(The Willpower Instinct: How Self-Control Works, Why It Matters, And What You Can Do To Get More of It),凱莉.麥高尼格著;薛怡心譯,臺北市:先覺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 
  • 《增強你的意志力》(Willpower: Redicovering the greatest human strength,羅伊.鮑梅斯特著;劉復苓譯,臺北市:經濟新潮社,2013年7月出版 
  • 《POSE METHOD 游、騎、跑三項運動技術》(Pose Method of Triathlon Techniques),尼可拉斯.羅曼諾夫博士著;徐國峰譯,臺北市:臉譜出版社,2018年3月出版 
  • 《被討厭的勇氣》,岸見一郎、古賀史健著;葉小燕譯,台北:究竟出版,2014年11月出版 
  • 《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岸見一郎、古賀史健著;葉小燕譯,台北:究竟出版,2016年11月出版 
  • 《認識人性》,阿德勒著;區立遠譯,臺北市:商周,2017年5月出版 
  • 《逃避主義》(Escapism),段義孚著,周尚意、張春梅譯,台北縣:立緒文化,2006年出版。 
  • 《為什麼贏家不思考?》(In The Zone: How Champions Think and Win Big),克萊德.布洛林著,黃佳瑜譯,新北市:木馬文化,2018年2月出版 
  • 《學習的王道》(The Art of Learning: A Journey in the pursuit of excellence),喬希.維茲勤著,游敏譯,台北市:大塊文化出版,2009年9月出版
影片分為二段,上段為「1小時23分」,下段為「1小時52分」,影片費用為「3150元」。

如果對此影片有興趣,歡迎來信「a.bay.studio@gmail.com」,主旨寫「購買線上講座影片」,告知你要購買的影片名稱,而我們會回覆付款的方式及相關資訊,由於此影片為Youtube私人影片的分享,務必提供【Google電子郵件】。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