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開發髖關節內旋能力,增加揮拍(棒)速度,減少手臂&肩膀的疲勞與受傷

之前曾說過,當髖關節處於「一屈曲(前腳)、一伸展(後腳)」的狀態時,前腳髖關節及膝蓋(即動力鍊)為了維持更好的穩定,後腳髖關節必須擁有適當的「髖關節內旋」能力,若缺乏髖內旋能力時,前腳膝蓋容易出現「內傾」狀況,進而引起膝蓋兩側的疼痛,或者出現「彈簧聲」。
▼解決膝蓋內傾的方式,可以參考以下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reel/396761469827312
民眾在從事體育活動(如網球、棒球、高爾夫球等)時,事實上,也需要透過「髖關節內旋」來進行發力,透過髖關節來發力不僅能增加揮拍(棒)的速度,也能減少手臂&肩膀的疲勞與受傷,以下有一部「How to Hit a Powerful Forehand in Tennis(如何擊出強而有力的正手拍)」,雖然是談網球的,但我覺得旋轉型的運動都可以從中獲得訓練概念:


怎麼開發髖關節內旋的能力呢?提供一個基礎架構,山姆會針對「髖伸」狀態下,發展髖內旋的能力為目標。

壹.髖屈肌伸展。

對於需要久坐的運動愛好者來說,長時間讓髖關節處於「屈曲」的位置,它會限制髖伸的能力(臀部功能受限),也阻礙髖關節伸展位置時做出髖內旋的能力。

最為推薦的動作是帶點髖內旋的髖屈肌伸展,它能更有效的伸展髖屈肌,建議每邊進行30秒。若對動作細節有興趣,可以參考《強膝訓練》這本書。

貳.發展髖伸+內旋的控制

從坐姿90/90來訓練髖伸+內旋是不錯的入門,每邊進行3次,每次10秒(次間休息至少10秒)。在影片中,若雙手往前平舉太困難,可以選擇手肘放在地上的版本。
▼相關文章:

坐姿90/90髖內旋動作的說明影片
http://www.unclesam.cc/2023/09/sit90hip-internal-rotation.html 

為什麼進行髖內旋動作,膝蓋會不適?
https://www.facebook.com/reel/1570970157082631

當你熟悉上述動作後,可以進階到站姿(需要控制身體更多的關節,動作難度↑)。以分腿為例,可以後腳踩一個滑盤、抹布、蛋糕紙盤(視地面而訂),在身體穩定的情況下,讓後腳做出髖內旋的動作,每組5~10次。


或者可以採取雙腳平行的姿勢,或者運動員姿勢,選擇更接近你運動場上的動作,但前提是你能控制髖內旋動作。


你也可以透過長版的環狀彈力帶或3D STRAP工具來提供髖關節一個外力(外旋),增加你在進行髖關節內旋動作的「感受度」。


可以把上述的動作當作熱身,熱身完畢後,再進行肌力訓練、爆發力訓練(如下)或者體育活動,動作品質一定會有所提升。


以上分享。

大部份年輕棒球員,喪失髖鉸鏈動作來處理滾地球。

前陣子有人問到:「從事球類運動,也適合《強膝訓練》這本書嗎?」

當然適合,山姆在《強膝訓練》談的是最基本的動作模式,不管是現實生活或是從事任何體育活動,你都會需要動作模式。以球類運動來說,最常提到「運動員姿勢」,即「髖鉸鏈動作(Hip Hinge)」,我們如何學習並且漸進負荷,在書上都有詳細說明。

對任何人來說,學習「髖關節」的使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項;而對從事運動的族群來說,在追逐華麗的技巧前,還是要將基礎打穩。

在USA Baseball臉書中分享一段影片(網址),美國棒球U12國家隊教練談論:「大部份年輕球員在處理滾地球時,無法以Hip Hinge的姿勢來接球,而是以蹲姿來接球,這是不理想的姿勢。」




[案例分享] 下蹲會疼痛,肌力不足嗎?(膝蓋積水)

雙親近期願意接受進行肌力訓練,母親在訓練時,有膝蓋疼痛問題,訓練受到阻礙,所以帶來給杏仁復健科診所的林杏青院長評估,比起評估完就強烈推薦患者打PRP增生療法的醫師,我更喜歡林醫師對待患者的方式。

「衛教」

在教育民眾上,比起肌力教練,醫生更有說服力,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所以若醫生願意花時間與耐心針對民眾進行衛教,這是一件很難人可貴的事情。比方說:
  • 學習使用屁股在進行日常動作(醫生會親自示範)。
  • 訓練會肌肉痠痛,但不能疼痛,尤其出現在關節處。
若進行肌力訓練,身體出現疼痛,建議尋求醫療人員的檢查(如超音波、X光),由醫療人員來協助排除問題,再回到肌力訓練。山姆很常聽到「疼痛是因肌力不足,肌力進步,疼痛就會消失,若疼痛還沒改善,代表肌力不足。」這是一種荒謬的說法。

正確的做法是需要進行檢查,排除疼痛的原因之後,在「無痛」的原則下進行訓練,而不是在「忍痛」的情況下進行訓練,這是很重要的觀念。



林醫師除了做評估及治療外,也告知民眾其它治療的選項(玻尿酸、PRP等)及日常與訓練的注意事項。以母親為例,膝蓋彎曲會有疼痛,影響動作控制及阻礙漸進負荷的目標,醫生先抽「積水」及「消炎」後,降低疼痛感,觀察肌力訓練是否能順利回到正軌,同時控制慢性病,若不行的話,未來再來考慮玻尿酸或其它的治療。

「林醫師:1(治療)+1(訓練)大於2,正向循環」。

林醫師也強調肌力訓練的重要性,下肢肌力提升可以降低「症狀(如退化性關節炎、半月板受損等)」對身體的影響程度,可以活的更有品質。

疼痛會影響動作控制及訓練品質,透過治療來減輕或消除疼痛問題,再搭配肌力訓練,產生「1+1大於2」的效果。

以上分享。

---
這不是業配文章,請放心。
山姆一直都有推薦學員去找林醫師做處理,剛好雙親去給他看,所以做個記錄分享。
杏仁復健科診所:https://benevolence-rehabclinic.com/

關於滑冰者蹲,到底是膝主導或髖主導呢?

滑冰者蹲(skater squat)到底是膝主導還是髖主導呢?山姆做個分享:

  1. 先聊「六角槓硬舉」,六角槓硬舉被認為是「混合式」的下肢動作,包括下肢膝主導及髖主導的動作,簡單來說,它需要「屈髖」也「屈膝」。但你可以決定誰先「啟動」,先屈髖,或者先屈膝,發力的感覺不一樣,若是先「屈髖」,後側鍊(大腿後側、臀部)的感覺比較多;若是先「屈膝」,前側鍊(股四頭肌)的感覺比較多。
  2. 滑冰者蹲被功能性訓練大師Mike Boyle認為是「單腳」版本的六角槓硬舉(出處)。
  3. Mike Boyle在美國討論區曾提到:「六角槓硬舉是訓練中心的主要的下肢雙邊負荷動作,但對於某些運動員來說(主要以冰球選手為主),在進行六角槓硬舉時仍然會有下背疼痛,為了鍛練同樣的動作模式,但減輕下背壓力,於是選擇滑冰者蹲來訓練運動員。(使用滑冰者蹲來訓練滑冰運動員,符合訓練邏輯)」
  4. 在進行滑冰者蹲,或者任何蹲的動作,山姆皆傾向先「屈髖」再「屈膝」,先由髖關節來承擔體重,再由膝關節來承重,學習「」使用髖關節來承擔重量的動作模式。
  5. 對於功能性訓練有興趣,推薦閱讀《麥克波羅伊功能性訓練聖經》經典書籍,或者參加山姆經營的功能性線上付費討論區(每個月350元台幣):https://www.runningquotient.com/group/list/34

和慧奶奶《我的書》做了才知道:啞鈴直膝硬舉

謝謝和慧奶奶的邀請,讓我有機會來參加她的新書分享會《我的書》。

這個緣份,起始於《無痛登山肌力訓練》。新書分享會上,我認識了這位82歲的奶奶,奶奶跟我上私人教練的課程,每週很規律的出席,體力有大幅的進步。

《我的書》帶給我的最大幫助,是如何面對生存問題。在生存壓力下,我們要如何持續堅持信念,並做出正確的決定呢?

奶奶曾跟我說:「思想決定了你的選擇與行為。」當心不安(思想)時,就容易做出脫軌或偏離信念的行為,如何「心安」是人生重要的課題。

不安時,我會對著自己說:

我是誰?
我能幫民眾做些什麼?
我能控制什麼?

不用在乎你不認同的人或事,做好自己的本份,掌握自己能控制的,進而減少民眾的不安,一切以「心安」為準則。

分享和慧奶奶進行啞鈴直膝硬舉,我覺得做的很好,拍起來與大家分享。



垂直律動機對退化性關節炎的效果?


垂直律動機對膝蓋退化性關節炎是否有幫助呢?有一篇綜合性的文獻「The application of whole-body vibration training in knee osteoarthritis(全身振動訓練在膝骨關節炎的應用)」:
  • Whole-Body vibration Training, a new type of neuromuscular technique, could improve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muscle groups by vibration produced by a vibration platform, even induces neuromuscular adaptive changes for a long time.
    (全身振動訓練是一種新型的神經肌肉技術,透過振動平台產生的振動來改善肌肉群的生物活性,甚至引起神經肌肉的長期適應性變化。)
  • Whole-Body vibration Training can affect the knee joints function, related muscles and proprioception of KOA patients.
    (全身振動訓練可以影響膝蓋退化性關節炎患者的膝關節功能、相關肌肉和本體感覺。)
  • Whole-Body vibration Training can preserve subchondral trabecular bone microarchitecture and delay articular cartilage degeneration, mechanistically it can influence the expression of some KOA-related factors.
    (全身振動訓練可以保留軟骨下骨小梁微結構,延緩關節軟骨退化,從機制可以影響一些KOA相關因子的表達。)
主要使用的頻率在30~40Hz,若要採購律動機時,留意產品的頻率範圍。

總結,垂直律動機搭配肌力訓練(如深蹲)對改善膝蓋退化性關節炎是有幫助,每週至少2

---
實務經驗來看,膝關節或髖關節退化性關節炎的族群,可能因為疼痛而降低「活動量」,而活動量減少會影響「淋巴系統(身體的下水道)」的健康,一旦淋巴系統不健康,直接影響身體的免疫功能、代謝能力以及「肌肉反應」。

當肌肉反應不佳(延遲反應),在進行體育活動或肌力訓練時,身體容易出現代償反應,訓練效益會受影響。若能在訓練前進行「震動機」,刺激淋巴系統的流動,改善肌肉反應,這有助於提升訓練效益。
---
節取至《無痛登山肌力訓練》書:


「預防勝於治療|提早發現,提早治療」

彈力帶擺盪解決用手壺鈴擺盪的問題

上週學員在練習壺鈴擺盪時,明顯會透過手來盪壺鈴,也就是手先上,髖關節才從彎曲的位置轉換到伸直的位置,選擇「彈力帶擺盪」來解決這個問題,成效很好。

彈力帶擺盪,由於手臂的位置,所以你很難用手發力,必須透過髖關節發力來完成動作,當你學會這件事再回到壺鈴擺盪,用手擺盪的問題就會獲得解決。

當然,也可以使用此動作來教導學員「屈髖(臀部往後坐)」。

以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