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講座與課程

[學員筆記] 股骨髖臼夾擠症FAI:進行伸展時,腹股溝或髖關節前側有擠壓感或不適感。

 


今年開工最棘手的學員,大年初四開始上課,在學員2月15日回澳洲之前,盡可能改善她髖關節(股骨髖臼夾擠症:偏離中心的髖關節)及膝蓋(髕骨外翻)的症狀,很開心最後有達到目標,合照記錄一下。

(✔)早上起床會稍微跛腳的情況已經沒有了。
(✔)早上起來時,左邊髖關節前側不適解決了。
(✔)下樓梯時膝蓋也明顯穩定許多。

圖片修改至這部影片

在訓練時,學員在透過梯形助展墊在進行「髖外旋靜態伸展(鴿式)」,髖關節外側沒感覺,但前側的腹股溝或髖關節前側有「擠壓感」或「不適感」,根據學員分享他的狀況,再加上進行FADIR測試,很有可能是「股骨髖臼夾擠症(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簡稱FAI)」。

註1:在「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and osteoarthritis of the hip」文獻提到: 

與較高的 FAI 發生率相關的運動是那些涉及重複和過度屈曲髖關節的運動(例如,曲棍球、滑雪、足球)。 具有 FAI 發病機制的慢性前腹股溝疼痛通常被誤診為腹股溝拉傷或拉傷。
(Sport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incidence of FAI are those involving repeated and excessive flexion of the hip (eg, hockey, skiing, soccer). Chronic anterior groin pain with an FAI pathogenesis is commonly misdiagnosed as groin pull or strain.) 

補充:文獻提到「重複和過度屈曲髖關節」,雖然沒有提到泰拳,但泰拳也會有重複髖屈(內旋)的動作,而跑步雖然沒有「過度」屈曲髖關節,但我也在從事跑步的消費者身上發現這個症狀。 

註2:FADIR是英文「Flexion-ADduction-Internal Rotation(屈曲-內收-內旋)」的縮寫,即讓身體處於仰躺的情況下,讓膝關節彎曲 90度,髖關節「屈曲」90度,接著進行「內收(將膝蓋往身體中線推)」,最後進行「內旋(將腳踝往身體外側拉))」的動作,了解是否會出現不適的症狀;FADIR測試,需要它人協助,在測試時建議動作放慢,因為速度太快或力道太重,可能會引起受測者髖關節前側的明顯的不適,所以操作時務必速度要慢。

進行FADIR測試目的在進一步確認訓練的方向,並一定100%肯定就是FAI,如果想精確的了解狀況,建議還是找尋醫師透過儀器來檢查,而不管是治療或是訓練,目標是解決學員現有的狀況,而在學員同意的情況下,列出以下學員的狀況:
  1. 一週進行5天的泰拳課,每次1~2小時。 
  2. 早上起床,左邊髖關節前側會緊繃,下床時,有點腿軟的狀況。 
  3. 久站時,左邊髖關節會不適。 
  4. 下樓梯,膝蓋前側感覺穩定度不夠(被醫生診斷是髕骨外翻), 
  5. 進行下肢肌力訓練時,左邊臀部感受比較少。
訓練方式主要還是依照著《強膝訓練》的架構來做安排,因為左邊髖關節在進行下肢髖主導動作後,感受到明顯較差,所以在熱身過程中,特別檢查肌肉有無喚醒,同時在髖關節的活動中加入了彈力帶的牽引並且多做一組,然後藉由徒手的等長方式來活化幾個重要的肌肉,目的在於讓學員在進到肌力動作之前,肌肉可以盡可能「到位」,減少代償發生,強化設定的目標肌群。

▼髖關節外旋靜態伸展(鴿式)+彈力帶牽引(向外向後)


▼大腿後側動態伸展+彈力帶牽引(向後)


▼髖關節外展動態伸展及胸椎轉體+彈力帶牽引(向外向後)


活化的部份,主要是進行獨立肌群的等長收縮的(3~5組,6~10秒),像是核心肌群(腹直肌、腹內外斜肌、臀大肌、大腿後側、臀中肌、髖內收肌),也會加入「單跪姿髖關節內旋」同時搭配彈力帶牽引(往外往後)去活化髖關節內旋。因為你希望髖關節內旋好,還是必須刻意去訓練它,而不是單純放鬆或伸展就好。

以單跪姿的情況,在腳掌都貼地的情況下,讓髖關節往內旋,維持上面指定的秒數,然後放鬆,完成3~5組;如果你熟悉動作的話,可以透過手的方式將膝蓋往外推,而髖關節要抵抗外推的力量來產生內旋。


而訓練方式及課表,依照《強膝訓練》課表在操作,所以可以參考書上的課表及動作,而最後提供幾點分享: 

  1. 確實喚醒與骨盆有關的肌肉,因為減少骨盆前傾可能會減少FAI的症狀,跟骨盆有關的肌肉包括橫隔膜、腰肌、臀大肌、臀中肌、核心肌群及大腿後側,可以依照「肌肉喚醒術」章節中的做法,喚醒這些肌肉,尤其是腰肌及臀大肌(這是讀者最不容易按對的地方),然後再進行FADIR的測試,看是否喚醒的方式對你的症狀有改善,依我的經驗是會有改善。 
  2. 進行關節牽引術(或稱關節鬆動術)的伸展,理論上,你可以進行FADIR測試,看是否有改善。 
  3. 學習髖關節鉸鏈的動作,提升髖關節周圍肌群(如臀大肌、臀中肌)的控制能力及耐受力,請務必先要求練到位:「用髖關節的肌肉來進行動作」,然後再「漸進負荷」,否則以代償的方式在操作機,雖然「重量」也開始漸進負荷,但不見得能有效改善原本症狀。 
以上經學員同意來做分享。

有這樣的成效,一方面是掌握到問題與解決方式,另一方面是比較密集的進行訓練(每週至少2次),這樣比較容易根據訓練後的狀況回饋來調整下次的訓練內容,讓身體的狀況可以持續進步。

學員的回饋對教練很重要,這一點學員做的很好,因為教練才會知道學員有沒有練「到位」,或者有漏掉什麼資訊或症狀,即使動作都對、重量有增加,但以我的經驗,並不表示有練到對的區域。

學員有問到:「彈力帶牽引的動作需要做多久呢?一、二個月嗎?」

我的想法,訓練前所設定的目標已經解決,但進行FADIR測試時,髖關節還是會有一點不適,而坐太久(如通勤)時髖關節前側還是會出現不適,建議還是在運動前或日常的保養時加入彈力帶的牽引,並且在肌力課表中加入下肢髖主導及核心穩定的訓練動作;若觀察到髖關節不適出現的頻率愈來愈少,則可以考慮刪掉彈力帶的牽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