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講座與課程

[學員筆記] 為什麼要按壓頸部後方及脊椎兩邊呢?

為什麼下肢有問題,山姆卻請學員按壓頸部後方及脊椎兩邊的肌肉呢?因為肌筋膜的關係,在《解剖列車》第三章提到「淺背線(Superficial Back Line)」,山姆就以書上的內容來做說明。
實務上遇到學員的問題:
髖關節屈曲受限(無名骨前傾)、下背疼痛、膝窩緊繃、腳跟不適、足底筋膜炎等。

第75頁:淺背線的路徑分成了兩個部分-從足底到膝蓋,從膝蓋到額頭。就像包覆著整個身體背面的盔甲一般,一路從足底到頭頂,提供了保護與連接的功能。 
第91頁:擁有一條可以靈活運動的淺背線,能讓我們在膝蓋伸直時向前屈曲我們的軀幹與髖關節,亦能協助我們做出軀幹過度伸展、膝關節屈曲、足踝掌屈等動作
基本概念「筋膜線上下、左右是會互相影響拉扯」,意思是指「足底緊繃可能導致頭痛」或「頸部緊繃可能導致足底不適」,所以疼痛通常是結果而不是原因,找到問題「源頭」並試圖解決它才是關鍵程序。

實務上發現,絕大多數的人頸部後方肌肉都相當緊繃,而放鬆它可以改善淺背線的功能,因此才會請學員按壓頸後肌肉,而在書上有提到關於頸後肌肉(枕骨下肌群)的說明,節錄重點:
枕骨下肌群這形似「星星」的最深層肌肉,是解開整條淺背線的關鍵之處,其中頭後直肌與頭斜肌尤為淺背線的功能核心。此處的組織中含有大量的牽張感受器,並從眼球動作聯結到背部肌肉的協調性,確保其核心功能運作正常。  
按摩頸部後方肌肉(枕下肌)的方式,山姆是參考「仙骨枕」作者提出的方法,按的位置是頭部後方「枕外隆凸」的下緣位置。怎麼找呢?頭部後方從上面往下摸,原本較為平坦,會有一個突然轉折的地方,這就是我們要按壓的部位,提醒是骨頭的下緣(肌肉區域),不是按骨頭。

仰躺,雙腳屈膝,腳掌踩地,將花生球放在該按摩的區域,雙手固定著花生球

步驟1:讓頸部左右"慢慢"的旋轉,計時1分鐘(或30回,左右算1回合)。
步驟2:收下巴與抬下巴動作交替進行,計時1分鐘(或30回,上下算1回合)。

接著,我會使用花生球在按壓脊椎,區段從「頸椎最下緣」至「肋骨最下緣」,找有「壓痛感」的點,每個點各壓1分鐘。

教學上,預備姿勢跟上面一樣,我會將花生球先放在頸椎最下緣(肌肉處),然後身體"慢慢"的左右擺動,1分鐘。

接著讓身體往上滑(即花生球往下滑),再找尋其它有「壓痛感」的點,進行同樣的動作1分鐘。同樣的步驟繼續操作,直到肋骨最下緣處。


提醒,請"慢慢"操作,不要快速轉動,尤其是頸部後方的肌肉,若有不適或頭暈,請停止動作,找尋專業人員來指導。

按摩頸部後方及脊椎兩邊的肌肉有很多好處,大家可以自行嘗試及實驗看看。上述的理論也說明了,為什麼以下這段影片,按摩完頸部後方的肌肉,髖關節屈曲的被動活動度會大幅改善:


以上分享。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