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醫腳,腳痛醫頭:淺背線,緩衝較差的鞋款,頸部不適,按摩小腿。
學員:「為什麼頸部緊繃(頸部左右轉動的活動度受限),山姆卻按摩小腿呢?」山姆利用舒活棒來按摩學員的小腿後(操作如下影片),肩頸緊繃明顯改善,走路也比較輕盈。
從淺背線筋膜可以很容易及直覺的帶出「頭痛醫腳,腳痛醫頭」的處理邏輯,以此案例的學員為例,由於他近期換了緩衝能力較差的鞋款(避震較差的鞋款),使小腿承接更多緩衝(避震)的工作,小腿肚出現明顯的「緊繃區域」,此時可以想像有一隻手把小腿肚的筋膜拉起來,導致筋膜其它區域的「張力」變高,進而影響關節的活動度。
山姆以筋膜角度來做說明,可以把筋膜想像你穿了一件連身、有彈性的緊身衣(如下圖示),上下半身會互相影響及拉扯,比方說,肩膀緊繃或手臂緊繃可能會影響對側膝關節的功能,若我們沒有處理肩膀緊繃而只處處膝關節的症狀(症狀處理),產生的效果無法「持久」,症狀可能無法被根除。
*提醒:筋膜的兩大組成成分為「蛋白質」及「水(佔了70%)」,若身體缺水,筋膜會出狀況,可能會引起關節的問題。
圖片源自《筋膜放鬆修復全書》
而在筋膜理論中,有一條稱為「淺背線(Superficial Back Line)」筋膜線,在《解剖列車》中的說明為:
第75頁:淺背線的路徑分成了兩個部分-從足底到膝蓋,從膝蓋到額頭。就像包覆著整個身體背面的盔甲一般,一路從足底到頭頂,提供了保護與連接的功能。第91頁:擁有一條可以靈活運動的淺背線,能讓我們在膝蓋伸直時向前屈曲我們的軀幹與髖關節,亦能協助我們做出軀幹過度伸展、膝關節屈曲、足踝掌屈等動作。(山姆補充:這是一段相當重要的描述。)
圖片源自《筋膜放鬆修復全書》
基於上述的邏輯,山姆使用舒活棒來按摩學員的小腿肚,在按摩時確實有明顯的「阻力感」及「痠痛」,而按摩完後,學員起身走動與活動頸部,症狀獲得明顯的改善。
這種處理方式不是特例,以我們工作室來說是相當常見的,凡是在肩頸、下背、髖關節、膝關節、足底筋膜等區域出現不適或疼痛,民眾可試著按摩小腿來緩解問題。
*提醒:筋膜緊繃會導致關節錯位(如駝背、骨盆前傾、髖關節夾擠症、關節活動有聲音等),建議要先從按摩筋膜開始,後續搭配的關節鬆動術、矯正訓練、肌力訓練才能獲得”持續”的效果。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