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 中年人是否應該繼續硬舉?(Should You Stop Deadlifting at a Certain Age?)

有一段影片主題Should You Stop Deadlifting at a Certain Age?(中年人是否應該繼續硬舉?),主持人是美國著名的長壽科學家Peter Attia,受邀的專家是下背疼痛領域的權威專家Stuart McGill。

由Google Germini節錄的重點,影片討論了隨著年齡增長,是否應該繼續做深蹲和硬舉,特別是針對中年人。
  • 中年人是否應該繼續硬舉?
    主持人 Peter Attia 對此感到矛盾,一方面認為硬舉是很好的穩定性檢查工具,但另一方面也認為有其他風險較低的運動可以達到類似效果,例如單腿運動,而不需要承擔硬舉可能帶來的脊椎壓力。 
  • 長期目標的重要性
    Stuart McGill 博士建議,中年人應重新評估健身目標,與其追求極限硬舉紀錄,不如將目標設定為長期的功能性健康,例如「在 80 歲時還能和孫子在地板上玩耍」。
  • 替代運動的建議
    影片中提出了一些替代硬舉的運動,這些運動對關節更友善,同時也能建立全面的運動能力,例如怪物走路(Monster Walk)和倒退上坡。 
  • 「足夠」的健身水平
    目標應該是達到「足夠的力量、足夠的活動度、足夠的耐力」,而不是追求極限。這種「中庸之道」的健身方式更有利於長期健康。 
  • 握力的重要性
    握力被認為是長壽的重要指標,甚至比吸菸、飲酒等因素更能預測壽命,因為強壯的握力反映了長期的體能訓練成果,同時也需要核心的穩定性。 
總結來說,影片建議中年人應該謹慎對待硬舉,並將健身目標轉向長期的功能性和健康,選擇對關節更友善的運動方式來維持身體機能。

Stuart McGill [09:20]提到他不再練硬舉,但仍然會做一些能訓練握力的動作,例如搬運重物。 他認為,持續追求硬舉的個人最佳成績,可能會增加受傷的風險,甚至需要進行關節置換手術 。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LQm_qB6qy1Q?si=9p-Nj1q8M0XfO3mg
---

關於「硬舉」的幾點思考

觀看這些影片後,我整理了幾點關於硬舉的看法,希望能從不同角度給大家一些啟發。

一、訓練頻率與受傷風險 

影片《Do the benefits of deadlifts and squats outweigh the risk of injury?》中提到,過度頻繁地進行硬舉可能會導致微骨折累積,最終引發更嚴重的傷害。我認為這是一個對頂尖運動員或追求極致重量的健身愛好者的重要提醒。 

但對於一般每週訓練1至2次的健身族群,若能確保動作品質正確,硬舉的好處(如增強全身力量、改善骨密)會大於其風險。

二.選擇對關節更友善動作。

Stuart McGill 博士主要探討的是傳統槓鈴硬舉,這類動作對下背的剪切壓力較大,且學習曲線長,因此受傷風險相對較高。 

如果您擔心傳統硬舉的風險,六角槓硬舉會是更友善的選擇。它能提供類似的訓練效果,但對下背的壓力較小,更適合注重關節健康的族群。

三、動作多樣性的重要性

從長遠來看,身體需要全面發展,而不應只局限於特定的「超級動作」,如硬舉、背蹲舉、臥推等。長期只依賴這些動作,可能導致身體失衡與慢性疼痛。

這就像長期只吃某種「超級食物」一樣,最終會因飲食不均衡而導致營養不良。我們應該讓訓練動作多樣化,才能讓身體更平衡、更健康。

四、追求生活品質而非極致重量

健身的最終目的,不該是執著於重訓室裡的「重量數字」。更重要的是,這些訓練能否真正改善您的生活品質。

訓練應該是幫助您緩解身體不適、提升日常活動能力,而不是讓您為了追求重量而感到不適,甚至因受傷影響生活與運動。

以上分享。

---
在訓練過程中若有疑問,建議優先向信任的專業教練請教,而不是單純依賴網路影音的資訊。即使內容來自所謂的「專家」,也不一定適合所有人,因為公開的建議往往未必能完全符合個別的身體狀況與需求。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