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上肢肌力動作:分腿姿單手水平推拉怎麼做與常見問題

由於部份學員在操作此動作時會出現「不協調」,所以山姆做個整理。

預備姿勢

  1. 左手握把手,左腳在腳,右腳在後,並且做出內旋,軀幹(肚臍)轉向左腳膝蓋。
  2. 後腳腳尖與前腳腳跟平行,或離一個腳掌的距離。
  3. 身體重量要放在前腳。
常見問題1:「後腳太後面了!」
  • 後腳放太後面,身體重量會壓到後腳。
  • 原則上,前腳佔體重100%,後腳腳尖著地只是提供身體穩定,讓動作比較好執行。
  • 怎麼知道做對或錯呢?讓後腳離地,姿勢不會改變,不會有重心「前移」的動作。
  • 預備姿勢是「關鍵」,訓練身體掌握「單腳支撐」及「穩定」。
常見問題2:「什麼時候要往前跨腳?」
  • 啞鈴往下擺完後,往上的階段時,後腳跟著往前跨,「時機點」是關鍵。
  • 急著「跨腳」是常見的現象,代表上下半身不夠協調(同步),需要勤加練習。
常見問題3:「手部動作?」
  • 握把側:屈臂時,在胸前;直臂時,肩內旋。
  • 啞鈴側:直臂時,往下擺;屈臂時,手肘撐側腹。
這是分腿姿單手水平推的進階版本,更多的筋膜與肌肉參與,也更要求身體的協調與同步能力,若您操作得宜的話,你身體會愈得很「暢快」,對於走路、跑步或球類運動等十分有幫助,它可以提升動作的效率及穩定性。


問題4:「這是甩腰嗎?」

不是,啞鈴往下甩創造更多脊椎的壓縮與旋轉(包括骨盆),可以思考成「蓄力」;更多蓄力也帶出更多動力的「釋放」,這會反應在「阻力」上。若整體動作順暢,比起分腿姿單手水平推,你可以推的更重。

問題5:「這是上肢肌力動作嗎?」

有「阻力」,而且可以「漸進負荷」,可以當作肌力動作。

動作的力量來源不完全依賴上肢,而是透過脊椎的「蓄力」及「釋放」,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有功能的全身性動作,十分符合身體的日常的任務與運動需求。

以上分享。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