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側彎時負重不會有風險嗎?
首先,前側螺旋的分腿蹲,其背後的理論、好處與操作方法,我已經在另一篇文章完整說明,這裡就不再重複。
很多人會覺得「脊椎螺旋(旋轉+側彎)時負重很危險」,主要是因為主流肌力訓練強調「脊椎中立」,認為偏離中立時,風險會增加。 但脊椎引擎(Spine Engine)提供了另一種理解人體動作的視角:它認為脊柱本來就會在自然動作中產生旋轉與側彎,而這些螺旋動作是推動身體的重要力量來源。
從這個角度來看,脊柱的螺旋動力經由骨盆與髖關節傳遞到下肢,最終推進身體。如果脊椎「引擎」功能不佳,髖關節旋轉會受限,膝蓋就會被迫代償,長期下來就容易出現膝蓋疼痛。 某種程度上,它更能呈現「膝蓋疼痛常是全身性問題」這個觀念。
當然,運動科學界習慣依賴「可量化、可重現」的實證,而脊椎引擎目前在這方面仍然較弱,再加上觀點與主流不同,因此引起不少批評。不過,我認為這仍是一個相當「有啟發性」的理論。
我自己長期將脊椎引擎的概念融入自主訓練,無論是在日常動作、跑步、或爬山上,身體表現確實比過去更好,因此也逐步加入到學員的訓練系統中。
那脊椎側彎時負重會不會有風險?
任何訓練本來就伴隨風險,而真正降低風險的關鍵是 「漸進」。
漸進不只指負重,而是動作的理解、控制、以及「到位」程度,都需要時間累積。動作不到位是正常的,透過規律練習與調整,自然會慢慢到位。
相反地,如果在一堂課塞進大量練習,雖然看起來做很多,但反而會提高風險。
身體學動作需要時間「發酵」,而不是在短時間硬塞大量刺激。
因此,只要遵守漸進原則,並以身體能掌握的範圍去練習,脊椎的自然旋轉與側彎—即使加入負重—其實不會比其他訓練方式更危險。

留言